tube44性欧美videos_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_世界一级毛片_小度怎么远程监控家里

中醫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系我們|網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果實籽仁類中藥

赤小豆

  • 中醫中藥百科網 zzchaoan.com.cn
  • 發布時間:2021-05-19 14:33:08
  • 來源:中醫中藥百科網

赤小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赤小豆

赤小豆為常用中藥。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中品。

別名:赤豆,紅小豆,朱砂豆。

來源: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種子。葉、花及發的芽亦供藥用。野生與栽培均用。

產地: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生產。

性狀鑒別:干燥的種子呈圓形而稍扁,長5~7毫米,直徑約3毫米,種皮暗紫色,平滑,微有光澤,種臍線形,白色,約為全長的2/3,中間微凹陷成一縱溝,偏向一端,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。質堅硬,不易破碎,除去種皮,可見兩瓣乳白色子仁。氣微,嚼之有豆腥氣并有粘性。以身干、體實、飽滿、色紫紅發暗者為佳。

主要成分:每百克含蛋白質20.7g,鈣67g,脂肪0.5g,碳水化合物58g,粗纖維4.9g,灰分3.3g,磷3.5mg,鐵5.2mg,其外還含硫胺素、核黃素、尼克酸等。

功效與作用:赤小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。

炮制:洗凈泥土,生用,打碎。

性味:甘、酸、平。

歸經:入心、小腸經。

功能:除濕利水,消腫解毒,和血排膿。

主治:水腫腳氣,瀉痢下血,熱毒癰腫。

臨床應用:赤小豆性善下行,內能通利水道,使水濕下泄而消腫,為滋養利水消腫良藥,治水腫、腳氣偏于虛勝者,尤為適宜;外可清血分熱毒,因其性寒入血而能降火行血,故可治療熱毒瘡瘍之癥。

1、治療水腫脹滿,腳氣浮腫,小便不利等癥,常與薏仁米、冬瓜皮等配伍,亦可與鯉魚同煮服,虛性浮腫,可與紅棗配伍,長期服用,如赤豆薏苡湯。

2、用于濕熱黃疸,身黃,發熱、無汗,可與麻黃、連翹等配伍,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。

3、用于瘡瘍腫毒,紅腫熱痛及內癰,大便下血,可單用煎濃汁服,或與當歸配伍。亦可研末外敷。若與冬瓜仁、桃仁、薏苡仁等配伍,可治腸癰。

4、治療流行性腮腺炎:赤小豆搗細末與雞蛋清調敷患處,一般一次即能消腫,療效顯著。

5、治療肝硬化腹水,常與活鯉魚同用,具有消腫行水利尿之功。

使用注意:性逐津液,久食令人枯燥。

用量:9~30g,或入散劑。外用:生研調敷患處。

處方舉例:1、赤小豆湯(《圣濟總錄》):赤小豆50g,桑根白皮(炙、銼)60g,紫蘇莖葉30g(銼焙)。上三味除赤小豆外,搗羅為末。每服先以豆銼60g,用水五盞煮熟,去豆,取汁二盞半,入藥末12g,生姜0.3g,煎一盞半,空心溫服。

2、麻黃連翹赤小豆湯(《傷寒論》):麻黃(去節)60g,連翹60g,赤小豆60g,杏仁40個(去皮、尖),大棗十二枚(擘),生梓白皮60g(切),生姜(切)60g,制甘草60g。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再沸,去上沫,納煮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3、赤豆薏苡湯(《瘍科捷徑》):赤小豆、薏苡仁、防已、甘草。煎湯服。

注:赤小豆有野生與栽培兩種。南方多習用野生者,北方習用栽培者,兩種商品質量無甚區別。均同等入藥。此外,四川、云南則以“紅飯豆”入藥。河南、山西則誤將相思子充當赤豆用,二者在外形與藥效上均不相同,必須嚴格區分。


更多古今名醫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蓽茇

蓽茇 (《開寶本草》)【異名】蓽撥(《唐本草》),蓽撥梨..[詳細]

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