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藥名】榔榆皮 langyupi
【別名】小葉榆、細葉榆、秋榆。
【英文名】Chinese Elm Bark。
【來源】榆科植物榔榆的樹皮或根皮。
【植物形態】落葉喬木。樹皮灰褐色,光滑或鱗片狀剝落,小枝紅褐色,有柔毛。葉互生,革質,橢圓形,卵形或倒卵形,長2~5厘米,寬1~2厘米,先端尖,基部圓,兩側不對稱,邊緣有單鋸齒,上面稍粗糙,下面幼時被毛;葉柄短。花簇生于葉腋,有短梗;花被4裂,黃色;雄蕊4;雌蕊1,柱頭2裂,向外反卷。翅果扁平,卵圓狀橢圓形,長1厘米,頂端凹陷?;ㄆ?~9月,果期10月。
【產地分布】生于平原、丘陵地或路邊、溪邊;有栽培。分布于華北、華東、中南、西藏。
【采收加工】春夏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【藥材性狀】樹皮呈板塊狀或卷筒狀。表面光滑或鱗片狀剝落,淺灰色至灰褐色,剝落的鱗片邊緣常有棕紅色點狀的突起。質堅硬,較韌,不易折斷,斷面略呈纖維性。氣微,昧微苦。
【性味歸經】性寒,味苦。歸肝經、腎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30~60克,水煎服。外用適量,搗敷。主治乳癰紅腫:將鮮根皮(去栓皮)60~90克,水煎液內服,藥渣加白糖搗敷患處。惡瘡癤腫:搗爛,用雞蛋清調敷患處。民間將榔榆莖、葉用于治惡瘡癤腫及腰酸背痛等癥。
【主要成分】樹皮含果膠8%及油脂7.75%.并含淀粉、粘液質、鞣質、豆甾醇、植物甾醇,尚含纖維素、半纖維素等。榔榆心材的丙酮提取液,提取獲得7一羥基卡達烯醛、3-甲氧基-7-羥基卡達烯醛、谷甾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尚不明確。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