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加皮為較常用中藥。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上品。歷代本草所記載的五加皮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的根皮。京津習用的為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。
別名:香加皮、北五加皮、杠柳皮。
來源:為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。
產地:河北、河南、江蘇。
植物形態:落葉木質藤本。全體含白色乳汁。小枝對生、灰黃色,有光澤。葉對生,披針形或長圓形披針形,先端尖,含多數頂端簇生白色長毛的種子。
性狀鑒別:根皮呈卷筒狀或塊片狀,外表面棕黃色或灰棕色,較粗糙,栓皮常呈鱗片狀剝離。內表面淡白色,較平滑,有細縱紋。質較脆,易折斷,斷面淡黃色,有濃烈的特殊香氣(有散在大型油細胞),味苦而有刺激性。
以皮厚,片塊整齊、內色黃,氣味濃厚者為佳。
主要成分:南五加皮含揮發油,甲、乙種維生素;北五加皮含杠柳毒甙等,為強心甙。
功效與作用:祛風濕,補肝腎而強筋骨,可視為種兼有強壯作用的鎮痛劑。南五加皮藥性較溫和。北五加皮作用強烈,具有一般強心甙作用的特點,可視為一種兼有強壯作用的鎮痛劑。南五加皮藥性較溫和。北五加皮作用強烈,具有一般強心甙作用的特點,可視為強心劑,對心臟的作用于毒毛旋花甙相似。有毒性,應慎用。
炮制:切片生用。
性味:辛、苦、溫。
歸經:入肝、腎二經。
功能:祛風濕,強筋骨。
主治:風濕痹痛,腰膝軟弱,腳氣,浮腫。
臨床應用:1、治慢性風濕關節炎、風濕性肌炎。功力偏于下半身,以祛濕為主。凡風濕腰痛、手足冷痛均可用,多配其它祛風濕藥和補益藥浸酒,即五加皮酒,有鎮痛和強壯作用,不僅治風濕痛,而且對腳氣病足膝萎弱、腎虛、小便遺溺等也有一定治療價值。制五加皮酒最好用南五加皮,因北五加皮有毒性,過量飲用北五加皮釀制的酒,有時會引起中毒。廣東釀制的五加皮酒藥性較和緩,常以紅毛五加皮配黃芪、當歸、川芎、牛膝、續斷、海桐皮、千年健等釀制。
2、治療輕癥水腫、小便不利,常與其它利尿藥如茯苓皮、大腹皮等配伍,方如五皮飲。
3、治小兒發育遲緩、筋骨萎弱、行遲。用五加皮15g,配牛膝、桑寄生、續斷各7.5g研末,每服1.5g,開水送服。
使用注意:陰虛火旺,口苦口渴者不宜用。
用量:6~15g。
處方舉例:五皮飲(《麻科活人全書》):五加皮12g、茯苓皮15g、大腹皮9g、生姜皮6g、陳皮6g,水煎服。
注:五加皮品種較為復雜。藥材主要有三類:
1、為全國廣大地區所用的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,即正文所描述的北五加皮。
2、為五加科植物五加及其同屬幾種植物的根皮,藥材名五加皮(南五加皮),主產于山西、浙江、湖北等地,性狀與北五加皮相似,唯外表面栓皮,多不呈鱗片狀剝落,氣微弱,不香,味味苦澀。銷于河南、山西、浙江、上海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(衡陽)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等地。(東北二省產銷的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短梗五加的根皮,與南五加相同)。
3、為五加科植物粗葉藤五加(四川產)及紅毛五加(云南產)的莖皮,藥材名紅毛五加皮。性狀:呈細長筒狀,長短不一,完整的長20~30厘米,厚約0.5毫米。外表面密被褐色或淡黃棕色刺毛。質脆,易折斷。氣味微弱。銷于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,并大量出口。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