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北國風光,千里冰封,萬里雪飄?!鼻锶ザ瑏恚覈^大部分地區已開啟了氣溫“斷崖式下降”的模式,尤其是在長江以北的寒溫帶,伴隨著一場場寒流的來襲,更是給人們的出行及身體狀況帶來諸多不適。在此肅殺時節,樹葉凋落,花草枯萎,空氣越發干燥,北方取暖用的大量煤炭等物,致使霧霾天時有發生。兒童在室外玩耍時,難免吸入粉塵等有害物質,極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及過敏性疾病,由于冬季門窗緊閉,室內空氣不流通,同樣容易滋生細菌及病毒,釀成各種感染性疾病。
四種疾病與過敏脫不了干系
那么,臨床中與過敏密切相關的常見病有哪些?主要有:過敏性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過敏性皮炎、過敏性腹瀉,這些疾病的背后都有“過敏”的深度參與。
這其中,支氣管哮喘是最主要的過敏性疾病,由其產生的氣道敏感和憋悶狀態常給患兒帶來巨大痛苦。引發哮喘發作的幕后“推手”有吸入性變應原,如塵螨、粉塵、植物花粉、動物皮屑等;食物,如某些蛋類、海鮮等;藥物,如阿司匹林等。作為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,過敏性鼻炎同樣是較為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疾病,對患者的折磨長期而持久。特異性抗原(導致機體免疫反應的物質)、特應性個體(即個體差異、過敏體質)、特異性抗原與特應型個體相遇,往往是此病發生的3個必要條件。
過敏性皮炎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原而致皮膚紅腫、發癢、風團、脫皮等皮膚病癥?;純阂驗闃O度瘙癢,撓抓患處極易出現皮膚紅腫、龜裂、浸出透明液,最后變硬、脫屑。過敏性腹瀉則是兒童對某種食物或物質過敏所致,多數在2月齡時出現,主要癥狀是反復腹瀉,一般為爛便,或者黏液血便,常伴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痛,部分患兒并發皮疹,且可能合并哮喘。
過敏性疾病幕后有推手
追本溯源,是什么原因誘發了過敏性疾病呢?
一是體質因素 先天稟賦不足,易使小兒形成過敏的特稟質,因其體質尚未發育成熟,臟腑嬌嫩,比成人更易罹患過敏性疾病。因此在特稟質兒童中,小兒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濕疹等病的發生率甚高,而改變這種體質不會一蹴而就,在消除癥狀的基礎上,還需要進一步解除體質原因。
二是情志因素 情志不舒,就會使肝氣郁結,脾胃運化失調,機體御邪能力降低,易于受到外部不良環境干擾,進而與過敏性疾病“迎頭相撞”。此類病人宜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憂郁惱怒等情志刺激。因為不良的情緒刺激可使過敏程度加重,如慢性蕁麻疹、過敏性結腸炎的發作,都與情緒優劣與否密切相關。
三是藥食因素 過敏性疾病主要是黏膜水腫癥狀和血溢脈外出疹的體現,脾主運化,主統血;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,嗜食肥甘厚味或誤用大量辛涼攻伐之品,可使小兒脾胃損傷,運化功能失調,造成水液運化失調,免疫力嚴重“滑坡”,一旦遭遇外感六淫之邪或接觸到異物時,過敏癥就會不期而遇。
四是環境因素 自然界中,四時氣候、地土方宜等均給予人的生命活動以深刻的影響。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氣污染、父母吸煙、大氣濕度變化等,接觸過敏原如花粉、塵螨、貓、狗等都會誘發,不同的環境下空氣中的過敏原不同。由此可見,好的環境是過敏性疾病輕發、少發乃至不發的重要環節。
從源頭上解決問題
篩查過敏源頭對于從源頭上防治兒童過敏性疾病大有裨益,因此過敏原檢查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過敏原根據侵入途徑可分為接觸過敏原、吸入過敏原、食入過敏原等幾大類。很多過敏患兒的父母僅憑經驗,主觀猜測是哪種過敏原在幕后作祟,這種自行評估的效果差強人意,漏查過敏原,耽誤了醫治,對患病兒童有害無益。而客觀的診斷可幫助醫生遣方用藥,也能幫助患兒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識地規避“危險物”,以免再次經歷過敏的困擾。
臨床中過敏原檢查總體上可包括飲食過敏和接觸物結果。飲食過敏又常被稱為“食物不耐受”,這類疾病病情隱匿難以自查,食物抗原反復刺激機體,各系統疾病遷延不愈。對于食物不耐受的兒童,要對日常飲食調整3~6個月,相關指標一般可降到正常水平。忌食3~6個月后,再次進行食物不耐受復查,如果原有陽性食物轉為陰性,則可以慢慢嘗試重新食入這些食物,但不同食物的重新納入時間至少需要間隔一周左右。對于素來就有過敏的孩子,建議每半年復查一次過敏原,根據過敏物質的改變,有針對性地預防,對再次檢查轉為陰性的食物可酌情適度添加。
另外,對食入物過敏原的檢測值,通常分為陰性、輕度、中度、重度四個等級。一般情況下,顯示陰性類別可正常食用或吸入;輕度過敏物盡量少吃,減少接觸;中度過敏物建議忌食;重度過敏物及復合制品應從食譜中剔除,此類食物的重新納入需要經過復查過敏原。在過敏性疾病發作期間,應盡量切斷各等級過敏性食物的攝取,以加快機體自身修復進程,但若患兒過敏飲食物眾多,全部忌口并不現實,可酌情少量攝入輕度過敏性食物,同時家長緊密觀察患兒動態,一旦過敏反應加重應立即停止食入,并及時就醫。
“三辨”診療模式體現中醫精髓
西醫在控制本病時,首先切斷過敏原,并給予抗過敏藥物,抗過敏藥物主要包括抗組胺藥,常見的有撲爾敏、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,同時配伍應用鈣劑、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、免疫抑制劑,這些藥物對各型過敏反應均有效,但停藥后易復發,且長期使用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一定不良后果。
與之相比,中醫診療過敏性疾病多是從疾病的本質出發,采用辨體—辨病—辨證的“三辨”診療模式,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。在對抗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頑癥中,發作期以散風止癢、脫敏解痙、平喘通竅為主;在病情靜止期,則以健脾補腎為主。如遇冷風就打噴嚏、流清涕,癥結在于衛氣虛不能抵御外邪,治則以補氣為主。脾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健脾補氣能使氣血充盈,增強抗病能力,最終使過敏性疾病“知難而退”,不再來犯。
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時,臨床發現在這些過敏性疾病患兒中,舌苔白膩黃的病例占了大部分,且常伴有口干口臭、畏熱多汗、眼眵增多、夜寐不安、偏好肉食及甜食等征象。小兒為少陽體質,表現為痰濕內停、食積化熱和濕熱內蘊,用藥時堅持運用調理體質的方法,特別是以溫膽湯為代表的分消走泄法宣暢氣機、通利三焦濕熱,對小兒過敏性疾病療效尤為明顯。
最后,利用藥物能夠緩解患兒的不適癥狀,但只是解決了一半問題,而切斷過敏原則是防范本病最重要的方面,需要患兒、家長與醫者相互配合,方可收獲良效。同時,日常注意生活起居、飲食調理和適當的體育鍛煉,提高身體的抗病力,同樣對預防過敏有所助益。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